夜猫网 网站首页 资讯列表 资讯内容

拜登同普京将在瑞士举行面对面会晤,BBC:对结果不抱太多期待

2021-09-24| 发布者: 夜猫网| 查看: 144| 评论: 3|来源:互联网

摘要: 资料图片原标题:CNN:像是外交界的走钢丝BBC:对结果不抱太多期待外媒复杂看待“普拜会”本报驻美国特约记者...
约会吧 http://xyz.nbdixiang.com

  资料图片

  原标题:CNN:像是外交界的走钢丝BBC:对结果不抱太多期待外媒复杂看待“普拜会”

  本报驻美国特约记者蒋子怡本报记者张继丹柳玉鹏

  美国总统拜登同俄罗斯总统普京6月16日将在瑞士日内瓦举行会晤,这是两位领导人在两次通话、一次气候变化全球领导人视频峰会接触后,首度面对面的双边会谈。据路透社报道,对于此次会晤能在哪些领域取得什么突破,美俄都尽量保持低调。俄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26日表示,暂未计划根据俄美峰会结果签署文件。他说:“几乎没有必要期望在首次会晤时能够就严重分歧问题达成共识。但是,贬低这次会谈的意义是错误的。这次会面非常重要。”

  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25日报道,美国白宫新闻秘书普萨基说,此次美俄元首会谈将涵盖“一系列紧迫问题”,美国正寻求恢复与俄罗斯关系的“可预测性和稳定性”。这与美国国务卿布林肯上周在冰岛与俄外长拉夫罗夫会晤时的言论一致,布林肯表示,拜登的目标是“与俄罗斯保持可预测的、稳定的关系”。

  然而许多媒体发现,白宫的表态在言辞上与克里姆林宫的声明内容有些出入。路透社25日称,克里姆林宫表示,俄美此次将在双边关系、核战略稳定问题以及合作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和地区冲突等方面进行沟通。但普萨基却说,拜登届时会强调“美国对乌克兰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支持”,并对近期“俄军在俄乌边境集结”以及“白俄罗斯迫降客机”等事件提出关切。

  对于本次“普拜会”,一些媒体并不看好。“日内瓦将迎来一场尴尬的会谈。”据英国广播公司(BBC)25日报道,除了希望改善两国领导人之间的关系、取得相互理解外,外界对这次会晤产生任何实质性的结果没有太多期待。路透社25日称,此前美国政府通常将两国总统的会晤描述成“重设”双边关系的机会,但拜登政府此次希望的却是“微调”,即扭转前总统特朗普对普京“恭维的友好姿态”。CNN报道称,美俄领导人的会晤就像是外交界的走钢丝,美国总统必须在全世界的注视下谨慎行事。作为前副总统和长期担任参议院外交关系专家的拜登,在外交领域有着丰富的经验,似乎喜欢与世界领导人建立一对一的化学反应。然而,日内瓦会晤将是对他政治生涯最大的考验之一。有美媒分析认为,拜登上周宣布,美方决定对参与“北溪-2”天然气管道建设的俄罗斯“北溪-2”股份公司及其负责人瓦尔尼希予以制裁豁免,可能有助于在6月会晤前夕缓解美俄紧张局势。

  俄罗斯科学院美国和加拿大研究所所长谢尔盖·罗戈夫25日对俄卫星通讯社表示,日内瓦峰会的实际成果,可能是在军控和战略稳定问题方面,至于美国对俄罗斯的持续打压,可能还会继续,不能幻想美方会降低对莫斯科的经济压力水平以及解除制裁。

  也有观点认为,此次峰会至少代表了一个机会,让两位领导人直抒己见,寻找潜在的共识。苏联前领导人戈尔巴乔夫25日对“普拜会”表示欢迎,“双方商定举行会晤,这很好。世界再怎么变,俄美关系也是世界安全稳定的关键。”全球风险评估公司VeriskMaplecroft的欧洲主管麦克道尔26日对美国CNBC新闻网说,这次日内瓦峰会对双方都有利,“对普京而言有一定的国内政治意义,俄罗斯将作为大国与美国对话;对于拜登而言,他将通过此次峰会彰显自己与特朗普在2018年美俄赫尔辛基峰会上表现的区别,既能巩固其国内地位,也能安抚美国盟友。”美国福克斯新闻台25日援引知情人士的话称,日内瓦峰会将为普京和拜登提供一个交流双方意图、计划和观点的机会。消息人士还说,拜登打算向普京发送明确信息以澄清美国的想法。美国全国广播电台25日援引乔治敦大学俄罗斯问题专家安杰拉·斯滕特的话说,面对面接触对美俄关系尤其重要。传统上,美俄关系以两国元首的个人态度、目标和互动为核心。斯滕特认为,美俄关系将在很大程度上由核军备和冲突点决定。当总统们建立起工作关系时,处理这种紧张关系要容易得多。“因此,至少要再次建立一些规范化的渠道,这很重要。”▲

  延伸阅读:

  互相试探!拜登普京要见面媒体:美国把戏被中国看穿

  5月25日,美国和俄罗斯同步“官宣”,美国总统拜登和俄罗斯总统普京终于敲定了线下见面的时间和地点——6月16日,瑞士日内瓦。

  

  这将是自拜登担任美国总统以来,美俄两国领导人首次展开面对面会晤。此前,两人通过电话等“线上”的方式进行了一些交流,也实现了一些合作,但在乌克兰、网络安全、人权、干预选举等问题上分歧明显,对抗加剧。

  上个月,美国政府以俄罗斯进行网络袭击、干预美国选举等理由,对俄实施大规模制裁并驱逐10名驻俄外交人员,而俄罗斯也不甘示弱,驱逐了10名美国驻俄外交人员作为回应。

  4月26日,俄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还宣布将美国列入“不友好国家”名单,名单上的国家不允许雇用俄罗斯公民在其外交机构中工作。

  全球捏着最多核弹的两个国家,还一直互相不对付,两者之间的任何碰撞,都会引来足够的关注。

  此次会面,两国元首将讨论俄美关系的现状和发展前景、战略稳定问题,以及合作抗击新冠疫情和解决地区冲突等重大国际问题。白宫也放出消息,两国领导人“将讨论所有紧迫的问题,因为我们寻求恢复美俄关系的可预测性和稳定性”。

  

  从表面上看,拜登和普京的关系绝对算不上好。

  此前,拜登公然把普京称为“杀手”,而普京微笑着祝拜登“身体健康”,随后拜登就在上飞机的时候三连摔,仿佛是对普京“祝福”的回应。

  普通人就这么见面,肯定是尴尬的。但拜登和普京都算是国际外交舞台上的“老手”,无论是私人“互怼”,还是两国之间的剑拔弩张,都不会影响他们见面坐下来谈的意愿。

  毕竟美俄之间的关系,关系到全球的安全。

  美俄之间相互试探到现在,已经到了一个比较微妙的节点。两个国家之间的对抗并不是从这几天,或者这几个月才开始的,因此,拜登和普京对对方手上的筹码都可谓知根知底。

  俄罗斯在美国多年的压力之下,经济上确实非常难受,但地缘政治尤其是核力量和地区热点问题的介入能力依然强劲,美国或者欧盟都不可能压服俄罗斯。

  从之前纳瓦利内和乌克兰的事件,可以非常明确地看到普京的底线,俄罗斯不会允许美国,或者任何西方国家蹬鼻子上脸。如果拜登坚持要在敏感问题上对俄罗斯施压,普京必定会还以颜色。

  

  核武器时代,双方头上都悬着达摩克利斯之剑,没有人愿意回到古巴核危机,人人自危。

  事实上,拜登刚一上任就迫不及待地和俄罗斯续签了《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这是美俄之间唯一仅存的军控条约,也是美国和俄罗斯互相划下的“红线”——斗归斗,核武器不能碰。

  而且,美国近期对俄罗斯“松绑”的态度也比较明显。

  就在两国“官宣”的同一天,拜登还在为自己取消制裁俄罗斯和德国之间的“北溪-2”号天然气管道项目辩解,称自己虽然早就在抵制这个项目,但就职总统时,管道“已经基本完工了”。德国外长、俄罗斯克里姆林宫均对美方的声明表示欢迎,但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则称之为“俄罗斯在地缘政治中完胜”。

  此前,两国外长也见过一面,虽未见具体成果,但国际媒体普遍也认为“气氛不错”。

  从剑拔弩张到握手言和,变化之快之大令人目不暇接,而且看得出美国很主动。

  

  但这并不代表美俄之间真的能够就此成为好朋友。

  首先,美国不会容忍俄罗斯这样的军事强国挑战其全球霸权,军事力量是美国维持美元霸权的先决条件,而失去美元霸权,就意味美国人很难再维持现的高福利生活,甚至“一夜回到解放前”。由奢入俭难,这个道理谁都懂。

  其次,美国的欧洲盟友不会允许美国和俄罗斯走得太近。虽然美俄之间不对付,但真正最害怕俄罗斯军事力量的,是俄罗斯的欧洲邻居。拜登想要团结他的全球盟友,就不可能和普京一笑泯恩仇。

  很显然,一次两次的会晤,很难融化横亘在美俄之间的巨大冰山,但在经过一系列的试探之后,双方首脑都认为有必要缓和两国之间的关系,避免矛盾进一步恶化。

  这才有了这么一次会面。

  有不少人担心,美国修好俄罗斯的根本目的是拉俄制华,针对中国。

  从美国的角度看,不排除这种可能性,但俄罗斯不傻。握过三届美国总统的手,美国拉一派打一派的行事风格,普京见得太多了。

  更何况中俄两国领导人早已看穿了美国的把戏,在5月25日召开了中俄第十六轮战略安全磋商会议。

  这基本等于昭告天下,中俄团结如山,任何人也破坏不了。(尤治)



分享至:
| 收藏
收藏 分享 邀请

最新评论(0)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夜猫网  

GMT+8, 2019-1-6 20:25 , Processed in 0.100947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夜猫网 X1.0

© 2015-2020 夜猫网 版权所有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