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凡OK网 https://www.ffok123.org 1980年,科学家彭加木为何突然消失?30多年后沙漠中发现的干尸难道真的是彭加木吗?跟随小编进入今天的故事。----引子 2007年,6月2日,一支由4人组成的探险队进入了“死亡之海”罗布泊,当他们走到一处雅丹地貌群正要拍照时,居然在沙子中发现了一具干尸,队长老刘立即报了警,警方抵达后发现这具尸体为男性,身高170左右,上身穿着一件白色的确良衬衣,下面穿着一条蓝色长裤,手腕上带着一块上海牌手表。这让警方不由想起了27年前在这里失踪的一位科学家,他叫彭加木,是中国著名的生物化学科学家。 1980年,彭加木去罗布泊考察时意外失踪,而失踪时,穿的正是白色衬衣、蓝色裤子、带着上海牌手表,而彭加木的身高也是172。但当时奇怪的是,国家发动了5次大规模的搜救行动,却依然没能找到彭加木。多年来,对于他的失踪,全国各地曾风传过各种猜测,甚至有人在彭加木失踪不久后居然在美国的街头遇见了他。今天我们就来讲讲彭加木的失踪之谜。 三进罗布泊 1925年5月19日,彭加木出生于广东省番禺市,23岁那年,彭加木从中央大学农学院毕业后,就一头扎进了生物化学的研究中,也正是从此刻起彭加木对新疆的罗布泊产生了浓烈的好奇心,但一直没有机会去实地考察过。1956年,彭加木获得了去苏联学习核磁共振的机会,而这时恰巧所里有一个去新疆考察的项目,彭加木听到这个消息后毅然决然的放弃了这次出国学习的机会,跟随考察队进入了这片充满异域风情的土地。 考察结束后,彭加木发现新疆有很多研究价值极高的动植物,而被称为“死亡之海”的罗布泊中则更有一些鲜为人知的秘密,于是,彭加木就此定下了自己的终身目标,那就是要解开罗布泊的奥秘,为中国夺回罗布泊的发言权。而正当彭加木下定决心考察罗布泊之际,他的身体却垮了,1957年,也是彭加木33岁这一年被查出患有恶性肿瘤,医生甚至告诉他活不过两年,但是彭加木坚强的内心和那份执着的探索精神不仅抗住了病魔带来的痛苦,而且一抗就是20多年。 在上海经过一番治疗后,病情稍有好转就重返新疆开始了考察工作。1964年,彭加木向国家申请到罗布泊外围考察,经过层层批准、多次审讯,终于拿到了去罗布泊考察的通行证。1964年,3月5日到30日之间,彭加木与几个科学工作者环绕罗布泊一周,采集了水样和一些矿物标本,并对塔里木河、孔雀河、车尔臣河中的钾含量做了初步的研究,研究发现罗布泊中可能含有重水等资源。重水在尖端科技中有着非常重要的用途,它可以用作原子核裂变反应中的减速剂,是制造核能源不可缺少的物质。 当时中国只能花费大量的价钱从国外进口重水,彭加木这次的发现无疑是一个重大的好消息,但由于时间仓促,考察的没有那么细致,不久后便返出了罗布泊,这也给彭加木的心中留下了深深的遗憾。5年后,经国务院批准,彭加木带着第一次的遗憾再次来到罗布泊进行了细致的科学考察,这次行动,彭加木为国家找到了许多稀有的宝藏,填补了我国一些重大科研领域的空白,纠正了外国探险者的一些谬误。11年后,彭加木第三次进入了罗布泊考察,可没想到的是,这次考察的罗布泊成为了彭加木先生最终的归宿。 消失在罗布泊 1980年5月2日这一天,彭加木任中国罗布泊科学考察队队长,带领着一支由10人组成的考察队从新疆乌鲁木齐出发,这十个人中包括地质学家汪先文,化学家马仁文、闫建红,植物学家沈冠冕,保卫员陈百灵,发报员萧万能,司机包继才,陈大化,王万轩。这次科考的主要任务是纵向穿越罗布泊,并采集有价值的矿物化石和生物标本,为我国综合开发罗布泊做前瞻性的准备。 5月8日这一天,彭加木一行人,从新疆马兰基地正式出发,临行前,科考队员们拿了一些榨菜、肉罐头、挂面、等食物,和一部用来与基地进行实时沟通的电台就出发了。当时正值5月份,罗布泊昼夜温差极大,白天气温为40多度,地表温度更是达到70℃的高温,到了晚上气温一下子又降到了0度左右,飞沙走石更是家常便饭,就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彭加木一行人足足走了一个月才完成了任务,并到达了目的地米兰农场。 这也是我国首次由北向南纵向穿越罗布泊的核心地带。发报员陈百灵高兴地将这个消息传回基地,当晚,为了庆祝任务的圆满完成,科考队员们点起篝火,架上羊肉,开心地喝起了酒,可一旁的彭加木却怎么也开心不起来,好像还有更重要的任务在身一样,显得心事重重,休息了5天后,彭加木把队员们集合起来开了一个会,他说:虽然我们完成了任务,但是上面批给我们的时间是2个月,我们应该利用剩下的这一个月时间,沿着古丝绸之路再次横向贯穿罗布泊地区,最后取道敦煌去乌鲁木齐,再开辟一条新的道路,也不负国家对我们的信任。 当彭加木话音刚落,就遭到了队员们的一致反对,因为科考队刚历经千辛万苦才穿越了罗布泊,一路上的艰难大家都有目共睹,更何况“重返罗布泊”本就不在这次的任务之内,加上食物与物资都不是很充足的情况下,就拉着大家伙冒险,这实在是太不理性了。但是彭加木却表现得异常执著,没有一点商量的余地,随后他就通过电台向上级汇报了这个计划,并得到了同意。 就这样,在6月11号,队员们揣着五味杂陈的心情跟着彭加木上路了。5天后,也就是6月16号这一天,科考队来到了一个叫库木库都克的地方,这里呢曾经与罗布泊一样也是一个天然的蓄水池,可现在也已经干涸了。但车上的汽油与水几乎都快要用光了,所以考察队还是想去碰碰运气,说不定就有未干涸的小溪流呢。于是,考察队在库木库都克以西8公里的地方下车去寻找水源,但是找了一下午,别说小溪流了,就连条小水沟都没有找到。眼看着汽油和水都快用尽了,如果还是找不到水,那可是要出人命的。 到了晚上,考察队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最终决定向当地驻军部队发出求救电报,彭加木亲自起草了电报稿,电报中是这样说的:“我们缺水和油,剩下的水和油只能维持到明天,请基地将水和油送到库木库都克以西8公里的地方”,紧接着基地就发来了电报,内容是:“同意救援,请原地待命”并且答应了先用直升机将水和食物空运过来,其他物质随后就到。考察队员们听到这个消息后如释重负,惆怅的心情瞬间开心了起来,并把这几天省吃俭用下来的水和食物都拿出来饱餐了一顿,可是一旁的彭加木却再一次陷入到了忧虑之中。 为什么呢?原来,基地如果送水过来的话,得花费大概7000元的资金,在当时7000元可不是一笔小数目,要知道1980年全国职工的年均工资才是762元,而这7000块钱,相当于一个普通职工十年的工资。尽管在生死面前,彭加木还是不想给国家增添负担,决定再次出去找水,到了深夜里,他把这个想法告诉了大家后,再次与队员们发生了争执,大家认为基地既然都决定送水过来了,为什么还要自己出去找呢?更何况大家都已经疲惫不堪了,万一出去找水的时候发生意外呢?这个责任谁来担? 就这样,彭加木与队员们一直争论到深夜都没争出个结果,于是大家决定先休息等天亮了再进行商议。第二天,队员们起来后去找彭加木商量对策的时候,却发现彭加木早已经起来了,并一大早就坐在了车里,手里还拿着一张地图研究了起来。队员们看到彭加木没有出去找水的动向也就没有去打扰他。直到下午一点的时候,司机王万轩到车里取衣服的时候,发现车里有一张纸条,上面写着:“我往东去找水井,彭,下面还署着日期:6月17日10点30分,但是这个7是把原本的6划掉后写的”。 王万轩这才意识到彭加木居然一个人出去找水了,马上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其他队员们。大家去彭加木的帐篷里一看,少了一壶水和一些食物,但是彭加木随身携带的抗癌药物却还在那儿放着。所以队员们以为彭加木只是出去寻找水源了,而且带的东西也不多,应该用不了多长时间就回来了。可是2个小时过去了,彭加木还是没有回来,队员们觉得有点不对劲,因为彭加木出去的时候居然没带地图,那他万一在外面迷路了可怎么办。 于是,大家决定按着那张纸条里的内容,向东边寻找。果然走了一公里后,队员们发现了彭加木的脚印,于是顺着脚印方向的继续向东寻找,队员们也都松了一口气,可是没过多久后,地上的脚印却突然消失了,这条寻找彭加木的唯一线索就这样断掉了。队员们认为脚印突然消失的原因是被风沙遮盖住了,而彭加木本来年纪也大了,二来还患有癌症,应该走不远。于是,队员们分头行动,从脚印消失的地点为圆心以两公里为半径展开寻找。 一个多小时过后,队员们都回到了这里,可依然没能找到彭加木,由于天色已晚,队员们决定先回营地把这个消息上报给基地,让他们多派些人来搜寻。第二天,基地就派出了越野车、直升机来到了彭加木失踪的地方展开搜寻,同时也带来了考察队员们向基地请求的物资。就这样,考察队与基地的人同时展开搜寻,终于在脚印消失处以东10公里的地方,再次发现了彭加木的脚印和他平时最喜欢的吃的椰子糖包装纸。 这再次给队员们带来了寻找彭加木的希望,于是大家又重新规划了路线,决定以此地为圆心再次展开搜寻。但是队员们一直找到晚上10点钟的时候,还是一无所获。至此彭加木永远地消失在了罗布泊。之后,国家又出动了3次大规模的搜寻行动,但是仍然没能找到彭加木的踪迹。3个月过后,人们终于接受了科学家彭加木失踪遇害的事实,就在这时,相隔万里之外的美国居然有人看到了彭加木,这个人正是彭加木的好友周光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