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早期症状 恶意炒作元宇宙房地产、宣扬“元宇宙通行货币”、号称“边玩游戏边赚钱”“投资周期短、收益高”诱骗参与者…… 元宇宙尚在雏形中,但利用这一概念“圈钱”的套路已然层出不穷。对此,有关部门正式发声! 据银保监会网站消息,处置非法集资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下称“处非办”)2月18日发布关于防范以“元宇宙”名义进行非法集资的风险提示。 提示称,近期,一些不法分子蹭热点,以“元宇宙投资项目”“元宇宙链游”等名目吸收资金,涉嫌非法集资、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 “这些活动打着‘元宇宙’旗号,具有较大诱惑力、较强欺骗性,参与者易遭受财产损失。”提示呼吁,社会公众要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和识别能力,谨防上当受骗,如发现涉嫌违法犯罪线索,请积极向当地有关部门举报。 提示具体举出了四类手法及其风险。 风险一: 编造虚假元宇宙投资项目 有的不法分子翻炒与元宇宙相关的游戏制作、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概念,编造包装名目众多的高科技投资项目,公开虚假宣传高额收益,借机吸收公众资金,具有非法集资、诈骗等违法行为特征。 截至去年11月中旬,我国共申请元宇宙商标4300余件,涉及公司近700家,其中99.9%的商标均于去年注册申请。 2021年12月底,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撰文称,目前部分公司炒作元宇宙概念与真实的元宇宙有较大差异,需要去伪存真、谨慎判断。 该文章说,不少业内人士认为,虽然元宇宙为互联网行业的未来指明了方向,但元宇宙也存在很大的泡沫。目前元宇宙产业还处于发展初期,距离大规模产品化还十分遥远。元宇宙产业具有新兴产业的不成熟、不稳定等特征,还存在一些潜在风险。 风险二: 打着元宇宙区块链游戏旗号诈骗 有的不法分子捆绑“元宇宙”概念,宣称“边玩游戏边赚钱”“投资周期短、收益高”,诱骗参与者通过兑换虚拟币、购买游戏装备等方式投资。此类游戏具有较强迷惑性,不法分子存在卷款跑路等风险。 据央视网报道,在网上搜索元宇宙区块链游戏,可以看到大量结果,不少甚至宣称可以边玩边赚钱,投资30万元,两周就能赚14万元。 央视网记者实地探访福建福州的一家自称为元宇宙研究院的公司,网上不少夸张宣传就出自这里。公司一位自称总监的工作人员称,这款元宇宙区块链游戏只要花钱买装备就能投资理财。想要进行投资,需要先缴纳6000元以上的服务费,其次还需要分成每月收益的20%;投资额度按照游戏里的装备价格来确定,最低投资一般在2万元以上。 一些工作人员还表示,游戏的开发公司刚得到2000万美元的融资,肯定不会有风险,并反复催促记者先支付服务费开通游戏账号。 风险三: 恶意炒作元宇宙房地产圈钱 有的不法分子利用元宇宙热点概念渲染虚拟房地产价格上涨预期,人为营造抢购假象,引诱进场囤积买卖。投资者须警惕此类投机炒作风险。 去年12月,人民日报也曾发文评论元宇宙炒房,称“热到烫伤的风险得防”。 该评论说,在国内,虚拟房地产引来不少人抢房囤房。某游戏平台发行了35万套虚拟房屋,一些玩家入手所谓“稀有房产”后,放在二手交易平台上挂售,标价甚至高达90多万元。 人民日报评论称,虚拟房地产交易,存在“炒房”又“炒币”之嫌。“元宇宙炒房”存在产品金融化倾向及暴涨暴跌、炒作欺诈、非法集资、赌博洗钱等风险。目前,号称元宇宙的虚拟世界产品很多,任何一家公司只要出现衰退,投资者购买的虚拟产品必将血本无归,这类教训在游戏道具交易史上比比皆是。置身虚拟空间,锚定赚快钱的投机,有可能是一戳即破的“泡沫”。 肖飒法律团队认为,防范元宇宙虚拟房地产的不当炒作和金融化是合法合规的第一要义。当前,在我国并没有明确的法律或行政法规禁止元宇宙虚拟房地产的正常交易。但在现行穿透式监管下,针对元宇宙虚拟房地产的交易或类似概念产品的推出需要慎之又慎,元宇宙企业在正常经营中,尤其需要避免触碰监管红线。 “防炒作和金融化是监管的红线。”该团队认为,元宇宙虚拟房地产无论是作为元宇宙本身来售卖还是作为某种财产性权利,一旦开始炒作或沦为某种金融产品和融资工具,就存在着危害社会秩序、经济安全的可能。 风险四: 变相从事元宇宙虚拟币非法谋利 有的不法分子号称所发虚拟币为未来“元宇宙通行货币”,诱导公众购买投资。此类“虚拟货币”往往是不法分子自发的“空气币”,主要通过操纵价格、设置提现门槛等幕后手段非法获利。 央视网报道还揭秘了前述元宇宙区块链游戏,“只要花钱买装备就能投资理财”的具体流程。在操作上,首先需要将人民币兑换成虚拟币USDT,再兑换成这款链游所使用的虚拟币,最后将这些虚拟币在游戏里购买电锯、钓鱼竿等工具,工具每个小时都会产出木材和食物,售出后能实现月投资收益近100%。 但事实上,游戏画面粗糙简陋,仅使用鼠标点击几下就能完成所有操作。在电脑上还有一个表格,记录所谓的投资者收益情况。 而无论是何种形式的元宇宙区块链游戏,“都需要用户将人民币兑换为USDT这种虚拟币,再兑换成该游戏所使用的虚拟币。”央视网报道称。 事实上,对于虚拟货币相关非法金融活动,国家有关部门早已立场鲜明地表示会“严厉打击”。 去年,人民银行等十部门发布《关于进一步防范和处置虚拟货币交易炒作风险的通知》,明确虚拟货币相关业务活动属于非法金融活动;投资虚拟货币及相关衍生品,违背公序良俗的,相关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由此引发的损失由其自行承担;严厉打击虚拟货币相关非法金融活动。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