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猫网 网站首页 资讯列表 资讯内容

当初苏联陈兵百万,出动上万辆坦克,为何最终都没敢南下中国?

2022-04-25| 发布者: 夜猫网| 查看: 144| 评论: 3|来源:互联网

摘要: 1968年,中国新疆与苏联中亚地区接壤的边境线上,坦克和装甲车的轰鸣打破了大草原的宁静,苏联4个集团军的军...

1968年,中国新疆与苏联中亚地区接壤的边境线上,坦克和装甲车的轰鸣打破了大草原的宁静,苏联4个集团军的军队集结到了外蒙古和后贝加尔地区。

1961年时,这里本就有12个师的驻军和超过200架的飞机,后来苏联又调来了原本驻扎在苏伊边境的坦克师和摩托化步兵师,中苏边境线上的苏联驻兵已逾百万人。除此之外,更有战机1200多架、防空导弹发射器3500部、坦克上万辆。

苏联,这位昔日中国最友好的同盟,将枪口对准了中国。一时间,中苏双方关系十分紧张,战争一触即发。然而陈兵百万的苏联,将所有武器及人员部署停当后,却没有了下一步动作,直到苏联解体为止,他们也没有选择动手。

一向与中国交好的“苏联老大哥”为什么将矛头直指中国?苏联大军来势汹汹后又匆匆退场,他们在怕什么?中国面对这种情况,又是什么反应呢?

中苏交恶渐行渐远

1949年10月2日,新中国建立的第二日,苏联第一个承认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并与新中国建交。同时,苏联在政治及经济上也给予了中国一系列的支援,如签订同盟条约、提供各种技术和人才支援、直接输入资金及派遣各类专家参与多项工程项目建设等等。在苏联强有力的支持下,中国由一穷二白的农业国迅速走到向工业化转变的道路。

在漫长战争中已满目疮痍的新中国,亟待一个和平稳定的环境恢复生产。因此,在外交上我们采取“一边倒”的策略,坚定站在社会主义阵营的一边。中苏关系进入蜜月期。

然而在1953年斯大林去世后,苏联进入赫鲁晓夫时代,我国与苏联的思想逐渐出现分歧。1956年,赫鲁晓夫在苏联共产党第二十次代表大会上提出了和平过渡、和平竞赛、和平共处的“三和路线”,并严厉批判对斯大林的个人迷信。

三和路线寄希望与西方国家和平共处并谋求认可,针对亚非拉地区则加紧渗透扩张。赫鲁晓夫对共产主义的改弦更张,以及对全力支援我国的斯大林全面性批判,都和我党的主张严重不符。

1958年,苏联提出在中国建设军事长波电台,并在中国领海建立联合舰队。对于这两个问题上,我党认为这是苏联企图在军事上控制中国,我们不能答应。1960年,苏联召回了援建中国的所有专家,撕毁了几乎全部的经济合同。到1966年时,中苏虽然没有断交,但也仅限于允许苏联通过中国给越南战争运送物资。

中国和苏联在发展道路上日渐分歧,关系越来越紧张,直到1968年,苏联在中国新疆附近大量增兵,出现了我们文中开头的一幕。那苏联为什么最终没有动手呢?

中苏同盟友好互助

事实上,苏联在这时候选择对中国进攻,是极不明智的。1950年2月14日,我国领导人在莫斯科与苏联政府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这一条约的签订不仅增进了中苏两国人民的友好团结,更让美国针对社会主义阵营发起的“冷战”攻势一时间颇受阻碍。

作为盟友,正在崛起的新中国无疑是社会主义阵营中的一股强大力量。何况当时社会主义国家为数不多,除苏联外,只有越南、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等几个小国。无论考虑影响还是利益,苏联都不能对自己的同盟下杀手,否则,只会让刚刚发展起来的社会主义阵营面临崩塌。

当然,兄弟阋墙的剧目也不是不可能上演,那时苏联援助中国的所有专家都已撤回国内,与之相关的图纸、资料及设备等也都一并带走,给我国经济建设带来了极大的创伤。因此,同盟条约或许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原因,更重要的是当时的条件也绝不允许苏联与中国开战。

物资补给道路不畅

60年代,苏联虽然已是和美国两极抗衡的超级大国,但其后勤供应还没强悍到直通西伯利亚。苏联出兵中国的远东地区,地域辽阔、人烟稀少、气候寒冷,自然条件极差。而苏联大本营则远在西欧,后勤补给只有西伯利亚的一条铁路。

一条铁路运输百万军队的粮食、衣物、武器等所有物资,长时间的后期供应能否跟得上姑且不说,单是人力物力的巨大耗费绝不是一笔小数目。如此状况下,想要给军队足够的补给是个难题。

如果苏联下定决心想要速战速决,尽快解决战争,恐怕也不是那么容易做到的事情。经过漫长战争磨炼的中国,不论是保卫国土的决心还是长期作战的经验,在解放战争及抗美援朝中,苏联都早已见识到,中国一定是一根极难啃下的硬骨头。因此,中苏一旦开战,苏联恐怕很快就会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东欧各国掣肘牵制

另外,苏联当时的处境也不是特别好。临近的东欧各国反对势力此起彼伏,并没有给苏联多少好日子。二战后,苏联向各个社会主义国家提供了许多援助,中国也曾是受惠国之一。在东欧,苏联的援助更为明显。支援武器、派遣专家、提供设备、资金支持等等,以一个老大哥的姿态站在了新生的社会主义国家面前。

例如1945年至1955年期间,苏联为紧邻自己的东欧国家波兰所提供的支援,前前后后算下共有7.5亿卢布,折合成美元约15亿。此外,更多先进武器如米格战机、苏制坦克火炮、防空导弹、常规潜艇等也源源不断运送至波兰军队。

不过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苏联对于各国的援助也不是天上掉下的馅儿饼,他们大力支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条件是极其苛刻的。比如,波兰的煤炭、匈牙利的粮食、捷克斯洛伐克的轻工业品等,苏联要求以国际价格30%的价格收购,而苏联出口给各国的天然气石油,却要远高于国际价格的25%,如此不对等的贸易关系,让经济大萧条的东欧各国雪上加霜。

苏联模式的各种渗透,已经暴露了大国沙文主义和强权政治的面目,这实际上是对东欧各国的变相殖民。这种家长式的管控让东欧人民很是反感,对这位昔日的老大哥开始充满仇恨和敌视,对于苏联的恐惧甚至更高于二战时的德国。

很快,一系列的抵抗运动不断爆发。经济方面,1958年和1961年的两次柏林危机。体制方面,1968年的布拉格之春,也就是捷克斯洛伐克探索独特的社会主义道路改革运动。还有武装暴动“匈牙利事件”等。苏联在东欧的扩张已经受到抵触,举步维艰,此时如果再和中国闹翻,不免有点四面楚歌的意思。

美苏争霸国际较量

苏联不敢出兵南下,不仅仅是受到东欧各国的牵制。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来自美国。自1947年后,二战时的同盟国转瞬变成了敌对国。不同的政治体制决定了两个国家早晚要走到对立面。以美国为代表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代表的社会主义阵营之间,展开了政治、经济、军事方面的数十年的斗争,双方相互遏制、相互打压。

刚刚经历大战重创的双方,在军事上不再进行大规模的战争,转而以科技竞争、外交竞争、太空竞争等冷战方式进行,因此也被称为“冷战”。

想要与美国一争高下,夺得世界霸权的苏联,在军备方面的建设不遗余力。1949年,苏联也拥有了核武器,原子弹不再是美国嚣张世界的独家资本。1957年,加加林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登上月球的地球人,苏联的人造卫星遨游太空。看到苏联成功发射了卫星,大受打击的美国也很快宣布要尽快实现登月计划。

美苏争霸几乎到了白热化的程度,谁能在这场博弈中胜出,谁就能掌握世界霸权。两个超级大国的较量成败可能只在一瞬,这时,任何举动都需要慎之又慎。

苏联十分明了自己的处境,大洋彼岸的美国心心念念盼望苏联能闹出事端,巴不得中苏赶快开战,然后能以协助中国为借口介入战争。而苏联如果在中苏之战中受挫,那今后便可能再没有同美国匹敌的实力,只能被美国打压。来自美国的压力使得苏联不得不考虑南下中国的决定,毕竟一着不慎就有可能满盘皆输。

中国崛起核弹威慑

国际方面的各方制约本就使得苏联不敢轻举妄动,再来说更为关键的原因:中国迅速发展的实力。彼时的中国,经历了二十余年的大力发展,国力同刚建国时早已不可同日而语。经济的快速发展、500万兵力的全副武装、强大的防御工事,都是苏联忌惮的原因。

1964年10月16日下午3时,一朵绚丽的蘑菇云在新疆罗布泊上空炸响,中国的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1967年6月17日,辽阔的戈壁滩上,氢弹也成功爆炸。这意味着,中国成为了世界上少数几个拥有核武器、具有核威慑力的国家之一。

苏联可能压根没有想到,在撤走了专家、销毁了资料的情况下,中国也可以自主研发出核武器。如此情况下,如果中苏开战,核武器的使用给世界造成的影响,没有人能够承担得起。苏联想要打赢这一仗,也要掂量一下这其中的分量。长时间的屯兵驻军除了耗费军费,并没有其他意义。无奈的苏联,只能撤军。

自卫反击敲山震虎

当然,尽管中苏关系暂时得以缓和,苏联却并没有放弃对中国的施压。中苏关系的紧张,与美国的持续冷战,东欧势力扩张的受挫,让苏联倍感压力。为了阻碍中国经济实力的快速增长,牵制中国在亚洲的影响力,苏联转而将橄榄枝抛向越南。一方面支持越南在印度推行“印度支那联邦”计划,一方面和越南联合,要在亚洲建立所谓的“集体安全体系”。由此,越南与中国的关系也急剧恶化。

在国内,越南驱逐华侨、排斥华人,迫使大量侨民返回中国。边境线上,寻衅滋事、恶意扰民,并且推倒中越边界界碑、不断蚕食中国边境地区。越南的不断骚扰已经严重威胁到了我国边疆地区民众的安全及生产生活。

而此时,中苏关系的恶化促进了中国与美国的关系。1979年1月29日,邓公访问美国,在抗苏问题上,与美国达成一致意见。同年2月,中国打响了对越自卫反击战。

对越自卫反击,是中国对于苏联的又一次军事震慑。这场战斗持续了一个月的时间,期间苏联虽然暗中对越南进行武器装备上的支持,但最终越南还是受到了重创,经济发展大受影响。苏联想要通过越南牵制中国的计划宣告失败。自此之后,直到1991年解体,苏联都再没有对中国有所动作。

宋太祖赵匡胤曾说过:“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中国人民捍卫领土、保卫国家的决心是不容置疑的。时至今日,不断增强的经济实力和强大的军事力量,让中国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崛起,我们不再是过去那个任人宰割的“东亚病夫”,而是有了足够的实力去保卫自己的土地和人民。为了维持今天和平稳定的好生活,我们也将不断进步!

感谢阅读,点个关注再走呗~


水晶知识分享网 http://www.jscrystal.com/sitemap.html

分享至:
| 收藏
收藏 分享 邀请

最新评论(0)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夜猫网  

GMT+8, 2019-1-6 20:25 , Processed in 0.100947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夜猫网 X1.0

© 2015-2020 夜猫网 版权所有

微信扫一扫